諮商專欄

文/江欣怡 性諮商師、心理師

談起性教育,大家想到的是什麼?認為性教育在教什麼?

   做為一個心理師與性諮商師,有著自己對於性教育的理解與想法,覺得性教育好重要,在同溫層中當也容易覺得理所當然。然而,在同溫層外,我也好奇到底其他人怎麼想,對於性教育的認知理解與期待是什麼?這個部分或也影響著一般人對於性教育的接受度,覺得是否重要,以及決定是否要進行和如何進行。

     嘗試在臉書詢問了其他人對於性教育的理解與期待,絕大部分人共同都會有的答案就是--教生理構造與衛教,但同時也覺得過去教得太淺或是講得不太清楚。而在我本身的經驗中,學生時期學習的科目與課程中,唯一接近的,大抵就是健康教育中教授男性與女性青春期生理變化的課程了,但其實這段記憶十分的薄弱到幾近於零,這也是我學生階段對於性教育所有的印象與認識,往後的學習多是靠自己摸索,這大抵也就是許多和我年紀相仿的人,對於性教育在過去共同且或許也是唯一正規的學習經驗與認識。

然而,隨著性教育逐漸的普及與被重視,談到性教育,開始有人會說包含了性別與性取向的認識、安全性行為、性騷擾防治、身體界線,有人則期待性教育可以教會孩子尊重與保護自己、尊重別人…。如果去查維基百科,其中也提及所謂的性教育,也被稱為「『全性』(sexuality)教育」,意指其涵蓋了性的各個層面,從關於計劃生育和性生殖(從受精到分娩)的資訊,到人的各種性表象,例如身體形象、性取向、性愉悅、性價值觀、性抉擇、溝通、約會、情感關係、性感染疾病及其預防方法,以及避孕方法等。

所以,性教育,就是教這些嗎?

答案,是,但也不僅僅是如此而已。知識的傳遞,只能說是性教育的其中一個層次,我認為性教育,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來看:

一、  提供知識作為認識與愛護自我的基石

二、  建構尊重自己、愛自己與保護自我的能力

三、  成人所傳遞性態度與價值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往往深具影響力

 

提供知識成為認識與愛護自我的基石

  針對適合的年齡與發展階段,提供所需具備的知識,是認識、照顧與愛護自己的基礎,避免因錯誤的資訊而造成傷害。如兒童階段會開始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官,如何認識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進而學習如何清洗生殖器官,避免造成汙垢堆積及發炎感染;青少年會開始了解青春期身體即將面臨的變化,暸解如何因應身體變化與照顧自己。

    缺乏知識,不僅可能造成生理上的傷害,更多時候也造成了心理上的傷害—由於不了解與缺乏正確知識而感到焦慮、惶恐不安、無助,甚至產生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有問題而感到自卑自責,而這些狀態有可能發生在兒童、青少年,甚至成人與伴侶之間。

  因此,知識就是力量,在性上也是如此。做為孩子親愛的家人師長,我們都想保護孩子少受傷害,但卻也深知保護他們的方式,無法總是擋在他們的前頭,而是提供他所需要的知識,讓他學會並擁有可以保護自己的力量的基石。

 

建構尊重自己、愛自己與保護自我的能力

  除了幫助孩子擁有知識,並可以進一步將我們擔心害怕的部分轉而協助孩子所需要擁有的能力,類似於俗話常說的「給孩子魚吃,不如教他如何補魚」,因為我們無法總是擋在孩子前頭或時刻保護著孩子,那麼不如協助他們長出自我判斷與自我照顧與保護的能力。知識與能力的差別在於,知識可以提供基礎的判斷,然而能力的擁有往往需要經過實際討論與練習來加以熟練。

  以面對性邀約的例子來說,首先我們必須先知道自己的感受,是好還是不好?是否有擔心害怕猶豫?是否準備好?如果在此刻我對發生性行為仍有擔心、害怕與猶豫,儘管對方感覺可能與我不同,但我知道這就是我的感覺,而我可以允許也尊重自己此刻的感覺,不需要因此否定委屈或犧牲自己的感覺,這是界線發展的基礎。

  因此我們必須有辨識、知道自我感覺的能力,要擁有這個能力,意謂著在我們的成長過程,必須被允許與被尊重擁有自己的感覺,而不是被否定,或則由別人來告訴我該有什麼感覺。

  在清楚自己的感覺後,我還必須擁有表達自己感覺、拒絕等人際表達與互動因應的能力。「我知道要拒絕」與「我知道怎麼拒絕」,兩者之間常存在著落差,由於實際人際情境的複雜,實際的討論與練習,會更有助於能力的發展與建構。

  儘管如此,都還是有可能遇到在自己無法處理與因應的狀況,此時關係與連結的保持,就將會是最後的防護網與療癒的力量來源。而這往往常是性教育過程中,較易被忽略,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也就是性教育的第三個層次,因此我也將多花一些篇幅說明。

 

在性教育的背後,成人的態度深具影響力

如果知識是一種「言教」,別忘了還有「身教」與潛移默化的力量,往往更深具影響力。身教,又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1. 傳遞成人對於性的看法和價值觀

   對於兒童與青少年而言,我們在傳遞與性相關訊息時,同時也傳達了我們的態度—性是羞恥的、骯髒的、難以見人與啟齒、不重要的、可怕會傷人的,還是健康的、自然的、正常的、愉悅的、可以討論的;又或者女性應該怎麼樣,男性應該怎麼樣…等,當孩子無法或者還沒有機會練習有自己的思辨判斷並選擇自己要相信什麼的能力時,身邊的成人、學校教育、媒體文化所傳遞的訊息,往往就成了我們判斷與認識性的基礎。

   而這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當我們覺得性是難以啟齒時,一旦遇到了問題與困擾,也常難以開口尋求協助,只能獨自面對困擾與承受壓力;當我們覺得性是羞恥的不好的,一旦感受到性或性慾,或許就也覺得自己有問題是不好的,而為此感到痛苦壓抑。

  再舉遭受性侵害來說,對性侵受害者來說,傷害不僅來自於身體受到傷害、強烈失去自主與控制被剝奪感與創傷,往往也來自於自身及社會對性的感受,包括如果我受到性侵害,我就是不潔的、殘缺的,或者我就不值得被愛;別人會不會覺得是我的問題,因為我沒有保護好自己或者是不是我做了什麼才會發生;以及因著一般社會對性的感受,性侵害往往需要成為一個「秘密」與無法被張揚的事,獨自承擔與無法求助,背負著這段經驗,往往更加讓人痛苦與倍受煎熬。

   而成人本身對性的價值與感受,往往也深受個人經驗與家庭和整個社會文化的影響。因此,從事性教育或與孩子談性,需要對這個部分有所自覺並保持覺察—我對性的價值感受如何而來,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如何影響著我教導孩子?以及對我們關係的影響又是什麼?保持著思考與覺察,會讓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更加有彈性。

2. 建立關係與保持連結,做為孩子尋求協助的後盾與資源

   此外,透過成人所傳遞出對於性的態度及想法,往往也決定孩子能否在需求時,向我們尋求協助。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師長的態度是負向時,而當孩子與成人有不同的感受經驗時,或也因此不敢或不願讓成人知道,我們可能也因此更無從幫助我們的孩子。

   然而,性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不只是認識身體與需要具備知識而已--因為性很多時候不只是一個人的事,它還包括許多衍生而出的人際關係互動;性往往也不只是性,它常隱含著其他的心理需求與動力(如權力、自尊、自我價值、愛人與被愛等)。也因此我們知道,性其實是個很複雜的議題,也因此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從中受傷,但如果我們無法永遠保護他或時刻讓他在我們的眼皮底下,那麼與孩子保持著關係與連結,讓他在外遇到困難時,願意與我們討論,讓他萬一真的受傷了,至少我們仍會是他的依靠與療癒的來源,就會是性教育或與孩子談性的過程中,要傳達的一件十分重要的訊息。

3. 傳達並示範愛自己、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態度

   當我們希望孩子在性上能夠愛自己,也能尊重他人時,他無法只是作為一個口號或是知識教條,而是得在成人的每一個身體力行中,幫助孩子實際經驗感受與學習並且積沙成塔。

   在教孩子認識自已身體與變化時,它不會只是一個知識,它也傳遞著我們如何看待身體;教你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與面對因應身體的變化,因為知道你的身體是珍貴且值得好好愛惜的,因為不想你因著身體的變化感到害怕惶恐不知所措,甚至討厭自己身體;和你討論性,因為我知道這是你可能與即將經歷和面對的,我很重視也關心,而不想讓你獨自一人面對;在面對性時,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經驗與感受,這沒有一定的對錯與標準,我尊重自己的感覺,也尊重可能有人與我有不同的感受;在與你談性(戀愛、性價值與抉擇、性行為、性別取向),我知道並尊重你可能與我有不同的感受、經驗、想法…反之,沒有被允許擁有自己感覺的孩子,沒有經驗過自己的感受值得存在與被尊重的孩子,我們又如何期待他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發展並擁有界線與尊重他人?

這,是我認為的性教育。以知識傳遞作為基礎,協助練習與建構自我照顧與保護的能力,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準備好自己、讓自己與孩子建立關係與保持連結是最重要的鋪墊,同時所有療癒的源頭。

如果你問我,性教育,重要嗎?我會說,很重要。

因為性是一個從出生到老死都以不同面向存在的議題(身體、性別、性取向、愛戀、性行為、懷孕生殖、伴侶關係…);因為性是一個很容易被標籤、汙名化,與我們息息相關,卻往往又常被忽略並讓人難以啟齒,反而因此更容易帶來傷害的議題,更需要有機會好好的被看見、面與處理對;因為性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與學習,而透過性,學習接納與愛自己、學習建立界線,也尊學習著人際關係中的互動、表達與溝通,而這也是我們一生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