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分類: 向愛致敬專區
點擊數: 3154

撰文者:李翊平諮商心理師/性諮商師

013圖片來源:https://www.womenshealth.gov/hiv-and-aids/hiv-and-aids-basics

近期因為性別相關的社會議題,有許多文宣會對於與性相關的生心裡知識提出摘要式的呈現或討論,但有時候這些摘要式的資訊,可能容易造成閱讀者的一些誤解與擔心。因此,本系列將藉由我們在帶領青少年營隊或成人工作坊中,常見容易混淆的性相關生心理知識,提出一些分享,希望可以藉此增進大家在閱讀到相關訊息時,有更多知識判讀基模。

今天第一個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愛滋病」與「HIV」的不同。是的!你沒看錯,他們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愛滋病」的全名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縮寫為AIDS,音譯為愛滋病),是個體原本的免疫系統被病毒影響而失去防禦力,開始逐漸無法抵抗原本可以抗的伺機病毒,進而發展出多種臨床症狀的疾病,因此名為「症候群」。而HIV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則是在個體確定感染HIV病毒後,會影響被感染者免疫系統被破壞的病毒。

這樣看起來這兩者似乎沒有太大的不同,確實,在這個病毒剛開始被發現的時候,因為醫學科技還不知道如何對抗這個病毒,因此無法避免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統逐漸被降低,進而發展成「愛滋病」,因此曾被稱為「黑死病」,被認為是一種可怕的絕症。

然而, HIV病毒其實只會影響被感染者的免疫系統,並不會直接導致個體生病或死亡,因此在1995年華裔科學家何大一,發展出俗稱「雞尾酒療法」的高效能抗愛滋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藥物治療方式後,在醫療進步的國家中,一位HIV感染者,只要能夠穩定接受藥物治療,就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維持免疫系統的功能,也就自然不會發展成「愛滋病」了。

在2018年的現今,不只是抗愛滋病毒藥物的發展更進步(副作用較少,服用方式更簡單,藥費更便宜),預防疫苗也正在實驗中,因此,在國際上普遍認為,在醫療發達的國家中,HIV已經是一種慢性疾病了。

每次當我有機會分享這個資訊的時後,常常有人回饋經過這樣的討論,覺得自己對於愛滋病的恐懼與擔心有減少很多,因為在過去學校教育中對於愛滋病的教學,以及有些網路上破碎或偏誤的知識,常常覺得愛滋病很恐怖,而不知道對現在的醫學來說,這個疾病跟他當初被稱為「黑死病」的情況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

這其實是很自然的狀態,因為隨著醫療的進步,本來就有很多過去原本嚴重的疾病,逐漸沒有那麼危險了,但如果我們依然只停留來過去恐懼的思維中,反而才是對於這個疾病預防與治療最大的威脅。

或許你會覺得疑惑,「難道不是大家恐懼這個疾病,因此會比較注意危險,因而減少這個疾病的傳播與感染機會嗎?」但事實證明,過去讓我們對於這個疾病恐懼的教育,並沒有減少這個疾病的傳播;反而在各國的研究都發現,越是對於HIV有正確認識,環境友善,有良好性教育的國家,不只是大家會具備較安全性行為的知能,因而會自我保護,同時,該國的HIV感染者,也越能穩定接受藥物的治療,而當治療順利,HIV感染者會將其病毒傳染給下一個人的機率也大幅降低(因為治療順利,HIV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也會低到幾乎測不到,因而較難傳染給其他人)。

關於HIV的相關新知與常見疑惑其實還有很多,未來將繼續透過此系列文章與大家分享關,包括:常見的HIV傳染途徑迷思、HAART(抗愛滋病毒治療)的新進展、U=U(測不到=不具傳染力)的概念。

讓我們一起用知識與污名及恐懼對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