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分類: 智能障礙者的性議題
點擊數: 7409

文/蘇薇如諮商心理師

特殊孩子的情愛需求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在現今社會文化下的自由愛情將這句話發揮的淋漓盡致。然而,還有一小部分的人們,被排斥在這自由的愛情社會外,心智障礙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提起這些孩子們對於愛情的表現與嚮往,一般的社會大眾通常都會流露出這些孩子真的懂得什麼叫做愛情嗎?這些孩子真的有所謂的身體需求嗎?這些孩子們的愛情,是專一並且不可憾動的?還是見一個愛一個的速食愛情?基於這些孩子們平日的生活表現,他們通常被我們的社會給標籤化與邊緣化。不過隨著社會文化的進步與社會對弱勢團體的關懷度上升,這些孩子們的愛情與情慾的需求,也慢慢地得到社福機構的重視與參與。

  在筆者的實務工作經驗中會發現,心智障礙的孩子雖然智能發展遲緩,但是對愛情的嚮往與身體上的情慾需求,並沒有因智能發展遲緩而跟著停滯。孩子們在情感和生理上的成長,雖然會隨著智能程度的不同,讓每個孩子發展階段的速度都不一樣,但是無論快或慢,孩子們在情感與生理需求會隨著年齡增加,慢慢地呈現出來。但也因為心智障礙的孩子自我控制與認知判斷能力不足,語言能力和使用語言的用法不同,導致內在需求雖升高,行為表現越多元,但也常令人感到擔心和危險。

  筆者曾有一位陪伴約一個多月的個案,在與其見面過五週後,個案在第六次的會談中,表示自己談戀愛了。當下,從個案的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呈現出喜悅和害羞的狀態,筆者真的相信個案談戀愛了。當時,很高興個案對筆者展現出信任與分享的動作,但也擔心這突來的閃電戀愛,會不會隱藏許多危機。然而就在與個案進行更深度的會談之後,才發現個案口中的「談戀愛」和我們所認知的「談戀愛」是不相同的。個案的「談戀愛」,指的是在她的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她喜歡的人,並且每天見面都會打招呼,所以她「談戀愛」了。在這個個案身上,我們可以看見孩子在詞彙上的自我定義,以及孩子在情感上的高度需求。但是,在這種情感的處理方式,孩子們似乎都是單向處理,但是這種單向式情感所帶來的美好感覺,最讓家長與老師擔心與害怕有心人士利用這點來利用孩子們。

如何同特殊孩子面對情慾需求?

  台北體院的林純真助理教授,針對這類特殊孩子的情慾方式進行研究,整理出五種情感關係發展類型,分別為「肢體接觸防禦,難以建立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慢慢發展」、「玩弄離棄傷心難過」、「淺層關係」、「持續單戀無法停止」,在這五種情感發展類型中,我們可以發現特殊孩子在關係發展上其實和一般孩子沒有不同,但因為特殊孩子在情緒上的控制、言語的表達上與情感上的成熟度較一般孩子薄弱,一旦孩子邁入情感關係的階段,孩子們很容易在感情上受傷,同時也缺乏良好的復原能力。導致當孩子邁入渴望感情階段時,身邊的照顧者總是特別擔心。因此筆者依循自己的實務經驗,整理出當面對孩子的情慾問題時,我們可以怎麼做?

1. 當孩子的情慾發展階段開始呈現渴望情感關係時,第一步優先考量的是,釐清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而通常當孩子情緒起伏大時,無論是正向情緒或是負向情緒,孩子此時的表達能力都會比平常來的薄弱,無法像平常一樣表達的很清楚。因此在第一時間先將我們的擔心和焦慮放在一旁,同時一定要先釐清楚孩子想表達的意思是否和我們想的相同。

2.弄清楚孩子說這件事情的脈絡,了解表達的頭尾,了解過程與想法,才能夠知道自己的擔心有沒有發生。

3. 看見孩子在面對情感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協助孩子討論各種情境的因應方式。

心智障礙的孩子在情感的發展會受到社會、人際、親密關係、家庭的影響
  心智障礙的孩子在情感的發展會受到四個面向的影響。這四個面向分別是「社會文化」、「人際互動經驗」、「親密關係的學習」、「原生家庭」四個面向。站在「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媒體和十年前的媒體在情感與性議題的開放度上是明顯不同的。打開電視,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談話性節目在暢談兩性關係的麻辣度,而且時下流行的電視劇情,有八成以上都是與愛情相關的偶像劇。心智障礙的孩子們在面對這森羅萬象的資訊時,會受到媒體資訊很大的影響。
  而「人際互動經驗」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成為他們經營情感關係時最大的利器。在人際互動的關係中,若擁有多數負面人際互動經驗的孩子們,展現在情感經營的自信與態度通常是低自信與退縮不前的態度,在感情關係裡扮演弱勢和需要被保護的角色。若擁有良好的人際互動經驗,通常在感情經營中遇到挫折時,往往比較擅長尋找求助管道,對處理情感關係的挫折與危機時,會展現出自信心與積極的態度。
  「原生家庭」對孩子們的關心與支持,會影響孩子們在情感關係中如何做出選擇。在實務經驗中會發現,若孩子的原生家庭功能支持度高,孩子在面對情感關係時的處理能力會較有彈性,也願意聽從照顧者的建議去面對情感中會碰觸到的狀況與問題,在遇到挫折時,也會主動地尋求協助和幫忙,能較有自信去處理情感問題。反之,若原生家庭支持功能薄弱,孩子的成長經驗,只有不斷遭受挫折和忽略,面對情感關係時,則無法有彈性的處理情感問題;如果原生家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互動方式多屬忽略的陪伴方式,則會讓孩子在邁入青春期時,面對外在環境的物質給予或淺層關心都會誤認為是對自己的關心與愛,因此會一昧地投入關係,並陷入不適當關係的迴圈裡。
  而「親密關係」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有與心智障礙的孩子相處的經驗,我們可以感受到,對於心智障礙的孩子而言,學習是需要慢慢來的,有些事情或問題,甚至需要步驟的分解和不間斷地反覆練習,才有辦法學習跟面對。所以對這些孩子們來說,親密關係更是需要學習與教導的。例如在關係發展階段初期,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與剛認識的人聊天、如何邀請對方展開約會、約會地點要如何選擇、約會過程中要注意什麼、約會要如何安排,這都影響著孩子如何展開一段關係。

  但是,大多數的心智障礙孩子,在踏入正確愛情關係的第一步都是鍛羽而歸。孩子們在面對愛情時,多數的孩子是屬於單戀或感覺錯誤;而在情感上的表現,有更多的孩子是屬於矛盾類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在喜歡一個人的過程中,愛情往往扮演著現實與幻想的交織,對方的某個行為,會讓孩子們對於這行為有無限的解讀。當處於愛情渴望期時,這解讀就會越來越正向,然後會一直讓自己陷在這樣的想像中,腦海裡也不停地環繞這個人。對心智障礙的孩子而言,遇到愛情時,會更容易走進這無限循環的迴廊中,但困難的是,心智障礙的孩子們比一般的孩子們會更難走出這無限循環的愛情迴廊。為此,我們必須要給出許多的具體事實,也必需要釐清孩子們的想法與渴望,才能幫助孩子們看清幻想還是現實。筆者建議當孩子已邁入情感階段時,讓孩子在情愛初生時,可以擁有好的經驗和開始,給予孩子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將會是孩子在面對情感衝突和失落時很好的安全氣囊。藉由照顧者對孩子的肯定和支持,是讓孩子在面對情感的衝突和失落,依舊可以看見自己的價值與自信的指標,讓孩子不要委屈自己,處在一段令人擔心的關係。

看見孩子們的情感渴望與照顧者的掙扎

  肯定孩子的情感需求,接納孩子想談戀愛的渴望,給予孩子交男女朋友的權利是重要的。但是,在情感關係發展的議題上,並不是只有談戀愛這議題而已,情感關係的發展議題,除了兩性交往還有結婚、生小孩、面對家人與社會等議題。從筆者的實務工作經驗來看待結婚和生小孩的議題探討,筆者本身也充滿著矛盾。筆者覺得結婚和生小孩對心智障礙的孩子來說,更是需要學習的。例如:學習如何經營關係、家事分工、金錢管理、照顧小孩、教養小孩等,這些都是心智障礙孩子需要克服的議題。

  目前教導孩子這些議題的機構並不多,因此造成照顧者們抱持否定的教養態度。對許多擁有心智障礙孩子的家庭們來說,它的意義象徵著一個心智障礙原生家庭的大轉換。許多心智障礙孩子的父母或照顧者,在陪著心智障礙的孩子長大過程中,已經耗盡所有的力氣。如果孩子要結婚,整個家庭結構或是重心會有許多的改變,此時除了考慮孩子的人權外,也必須要考慮家庭的乘載度,因此很難有絕對的立場。筆者曾經聽某位個案的母親提到,曾經一度孩子有個可以論及婚嫁的對象,對方是正常的孩子,但是母親依然是婉拒對方。案母表示,談戀愛有談戀愛的開心,但是結婚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可就不如談戀愛的開心,再加上結婚後對方必須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很擔心對方會受不了而離開自己的兒子,與其讓兒子受到傷害,倒不如維持現狀就好。這位母親語重心長地道出了許多心智障礙父母心中的苦,也詮釋在這議題上現實的狀態。

  因此在面對心智障礙孩子的情感關係時,我們可以同時看見孩子們的渴望與照顧者的掙扎。也許有時候,兩者的方向並不是一致的,甚至有時候,照顧者使用的是完全禁止和完全保護的方法,讓孩子無法發展出情感關係。但是,這並不代表孩子就沒有情感上的渴望,在這渴望趨力下的孩子,雖然知道這是被禁止的,但對某些孩子們而言,寧願在禁止的檯面下發展情感關係,一直到在這段情感關係中受到了傷害,才會被照顧者發現。如果你是照顧者,面對日漸長大的孩子,在情感的十字路口,你是徬徨者還是已經有方向了呢?